肖像摄影培训学校聊聊半农谈影
在中国摄影史上,刘半农(1891~1934) 占有重要地位。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将,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诗人,涉足摄艺之初,就显露出他对于摄影艺术的真知灼见,被
肖像摄影培训学校称为“中国摄影美学第一人”
刘半农十七八岁时开始接触摄影,当时只是随便玩玩。后来,他到法国留学,才真正把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进行研究。1925年,刘半农学成归国,在北京大学
肖像摄影培训学校任教。当时,有的人大肆贬低摄影艺术,他却不以为然,并在次年加入了积极倡导和推广摄影艺术的“北京光社”
1927年,刘半农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摄影美学著作《半农谈影》。在书中,他首先批驳了钱玄同所谓“凡爱摄影者必是低能儿”的论调,以及画贵照贱的种种错误说法。他说
画是画,照片是照片,虽然两者间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却各有各的特点,并不能彼此模仿。若说照相的目的在于仿画,还不如索性学画干脆些
接着,刘半农把摄影分成三类除照相馆生意外,还有复写的照相与非复写的照相两类。他认为,不同类别的摄影须用不同的法则。而非复写的“美术照相”,则重在“写意”
什么是“写意”?在指出“写意”并不就是“写假”后,刘半农这样写道
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譬如同是一座正阳门若用写真的方法去写,写一百张还是死板的一座正阳门,若用写意的方法去写,则十人写而十人异:有的可以写得雄伟,有的可以写得清劲,有的写得热,有的写得冷
这就是说,单纯的“写真”“复写是死的,而“写意”“非复写”则是活的。在人们普遍认为摄影只能“复写生活的年代,刘半农大胆地提出摄影艺术要表现作者的意境,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当时中外摄影界关于“清结像清晰)与“糊”(影像模糊)的争论,刘半农认为,这虽是技术问题但必须根据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进行处理,并对有些人一味以“糊”为美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至于写意照相,
肖像摄影培训学校认为却要看作者的意境是怎样:他以为清了才能写出他的某种意境,那就是他的本事:他以为糊了才能写得出,那也是他的本事我们只能问他的意境写得出写不出,以及写的好与不好,六至于清与糊应由他自己斟酌:他有绝对的自由。
.有的人不知道糊只是造美的。。。。。资料,而竟认做了美的全体,于是乎糊!糊!糊!直糊到一塌糊涂,这就糟不可言了!
此外,刘半农还明确提出,要把表现中国人的气息,作为中国摄影的种要求。他反对以英、美、日的年鉴做“老祖师”,反对一味模仿外国人的作品,说这种“模仿到了头发白,作品堆满了十大箱”,也“只是一场无结果而已”。在为《北平光社年鉴》第2集所写的《序》中,他写道:我以为照相这东西,无论别人尊之为艺术也好,卑之为狗屁也好,我们
肖像摄影培训学校既在玩着,总不该忘记了一个我更不该忘记了我们是中国人。
必须能把我们
肖像摄影培训学校自己的个性能把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情趣和韵调借着镜箱充分地表现出来,使我们的作品,于世界别国人的作品之外另成一种气息,夫然后我们
肖像摄影培训学校的工作才不算枉做。
这段话在7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令人“发聋振聩。
转载至《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