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课程聊聊《太阳与人》争论
1988年7月24日,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现场。
有位评委发言
今天,我仔细又仔细,认真又认真地审视《太阳与人》,认为它确实是张佳作。首先我
摄影培训课程感到作品的主题是积极向上、十分严肃的,毫无淫秽消极因素。作者讴歌光明,赞美人类的生命力、创造力。这次来稿中的人体照片不少,但大多只是表现形体美,表现曲线的韵律,而这幅照片高人一筹将人体作为一种造型语言,表现出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此外这幅照片在艺术处理上也独具匠心,画面人体虚实结合,藏露相宜,色彩和构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提议引起了评委们热烈的争论,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最后经过投票确定,《太阳与人》以8比5票通过,获得了单幅彩色作品金牌奖
这是全国影展举办以来,人体摄影作品第一次获得金牌奖
金牌奖是产生了,但评委们的顾虑并没有消除。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给它金奖,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会不会触怒一部分群众,说我们
摄影培训课程有伤风化?”“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导致明年在全国出现拍摄人体热?”大家担心是否“闯了一个祸”“开放过头了”
果然,
摄影培训课程看到评选结果公布后,舆论大哗。不过,争论的焦点,不在人体题材,而是作者的创作手法。《太阳与人》是一幅摄影特技作品。作者先在台灯的圆形灯罩上,蒙上红色玻璃纸和红绸布,拍摄成功“太阳”,然后将太阳与从画册上翻拍下来的人体照片加以合成,创作出这幅作品。
有一位人士在《新民晚报》上著文指出:
《太阳与人》系剽窃美国画家大卫·格罗夫的白色粉笔画的人体中段
如果大家都去翻拍现成的资料,那何必有劳摄影家背着器材去跋山涉水呢? 据行家分析,翻拍这样的作品并非难事,只需加一只滤光镜造成光环效果即可
另一家摄影专业报,对此更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太阳与人》夺得金牌,作者亵渎了摄影艺术,欺骗了虔诚和认真的评委,并为全国摄影界寄以厚望的“十五届”蒙上了阴影。像这类以翻拍、挪用进行后期加工的“特技作品”,作者不该寄投有影响的全国影展,而作为金牌推崇,更为不妥。这里不谈它将中国摄影艺术引向何方 (不包括题材)仅以作者挪用国外作品一事,即可构成版权纠纷。
《太阳与人》在中国摄影界引发了一场沸沸扬扬的风波。1988年10月27日,在第15届全国影展开幕式上,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发言人尚进不得不出面予以澄清,他说
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有评价其艺术创作与艺术成果的统一标准,百花产放和百家争鸣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由此而出。
但是,由于这场议论中涉及了《太阳与人》是假照片的问题,因而引起了各界重视。为此,中国摄影家协会于9月30日邀集在京的评委开会
与会评委认为,《太阳与人》这种创作手法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是允许的,正像各种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摄影作品共存于第15届全国影展样。《太阳与人》的艺术价值可以肯定,艺术创作可以互为借鉴
至此,因《太阳与人》而引起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摄影培训课程客观地说,《太阳与人》的创作手法它是改革开放初期不成熟的探索在今天看来,甚至显得有些幼稚。但即使如此,《太阳与人》的获奖,对打破当时创作思想的禁锢,鼓励艺术摄影多元化发展,及确立创意摄影的艺术地位,还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转载至《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