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学院聊聊早期著名记者
摄影术诞生后不久,摄影就成为了
摄影培训学院人们记录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
早期的新闻摄影,由于受器材条件的制约,拍摄的范围有限,许多快速运动的物体以及弱光下的情景都无法拍摄下来。
20世纪20年代后,小型相机开始出现、感光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使
摄影培训学院人们能够在不干扰对象的基础上,得心应手地抓拍现实生活中的瞬间。从此,新闻摄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得以及时地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摄影记者
一、“抓拍鼻祖”萨洛蒙
在摄影史上,德国摄影家埃里奇·萨洛蒙 (Erich Salomon,1886~1944)的抓拍方式和纪实风格,深深地影响着
摄影培训学院和新闻报道摄影。
萨洛蒙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青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曾获得慕尼黑大学法律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萨洛蒙应征入伍并开始自学摄影。1927年,他正式开始摄影生涯,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政坛风云变幻,在欧洲的日内瓦、海牙等地经常召开国际会议。萨洛蒙出没于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拍摄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坛要人。他精通七国语言,采访时风度幽雅、彬彬有礼,深得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家的赞许。法国总理白理安甚至断言
一个会议,如果没有萨洛蒙博士前去拍照,那就没人相信它是一个重要的会议。
萨洛蒙擅长用小型相机“儿玛诺和徕卡,凭借现场光,抓拍或偷拍毫无心理准备的政治家和社会名流,以此获得真实生动的报道。为了不引起被摄对象的注意,萨洛蒙还发明了一套伪装术:把相机藏在帽子或手提包里,用暗藏的快门线开启快门等。
摄影培训学院知道通过这些方法,他拍摄到了一般新闻记者无法拍到的镜头,成为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摄影记者。1931年,萨洛蒙把拍摄的170幅名人照片编辑出版,名为《名人在毫无防备时刻》
萨洛蒙为现代摄影采访开创了成功的范例。他创立的“小相机 + 现场光 +抓拍”的模式,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和
摄影培训学院所沿用,他也因此被公认为“抓拍鼻祖。
1932年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萨洛蒙被迫迁居海外。1940年5月,他被德国法西斯政府拘捕,1944年7月死于波兰的奥森辛威集中营。
转载至《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