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摄影培训学校分享毛泽东最早的标准像

2023-05-10 10:18 来源:未知 点击:132

北京摄影培训学校分享毛泽东最早的标准像



提起那幅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齐白石》,北京摄影培训学校人们立即会想起摄影家郑景康。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他拍摄的照片就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
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作为被邀请与会的摄影界代表,郑景康把抗战初期在大后方和到延安后所摄的部分照片,题名《抗日初期之一角》在延安军人俱乐部、作家俱乐部和杨家岭展出。这是延安首次举办个人摄影艺术展览。1942年5月7日,《解放日报》特地发布了这一消息
文抗作家俱乐部,定于本月9日至10日举行景康照相展览会。内容包括:人像、摄影报道。第一辑分两部前部纯系艺术作品,后部系抗战初期新闻摄影,包括前线、后方各种动态
这个展览,在作家俱乐部展出时,毛泽东曾在晚上提灯观看,并对在场的艾青和张仃说,这些照片的特点是“抓住了动态”
两年后,郑景康为毛泽东拍摄了幅肖像,这幅题为《毛主席在延安》的照片,被北京摄影培训学校广泛印刷,成为毛泽东最早的领袖标准像
郑景康(1904~1978),广东中山人。其父郑观应,是晚清的商务帮办和爱国学者,著有《救时揭要》、《盛世危言》等书。郑景康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从爱好绘画而转向摄影。1929年在上海柯达公司服务处工作,1934年在北平举办“景康个人影展”。抗战初期,他关闭了在香港开设的“景康摄影室”,到汉口、重庆任国际宣传处摄影室主任。1941年1月,经周恩来介绍,由重庆赴延安在八路军总政宣传部任摄影记者
郑景康拍摄的照片,尤其是他拍摄的人物活动和肖像照片,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他认为要把人拍好、拍像,必须注意表现人的个性。他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也就是每个人不同本质的表现。如刚强温柔、健谈、沉默。不同的个性,在平时的语言和行动中是经常不断的表现,是个人的经常运动,是不能伪装的。伪装掩盖和改换个性,是暂时的不能永久的,同时在伪装的时期,是会不自觉的流露真情的
人像所以 (有) 像不像的问题与光线、镜角有关,但主要的是保存常态的问题
郑景康反对“勉强(对象)作不自然的表情,使被摄者的神态失常,手足无措”,主张“在平时的自然和必然的运动中”“观察人的个性”“一定要在实事’(人或物)里求是’(自然必然的经常运动)”。在北京摄影培训学校看来,好的人像照片“就是活生生的表现”“是活生生的抓住动态,而不是死板的”“一幅只能形似而不能传神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
郑景康的人像摄影实践和理论对中国人像摄影北京摄影培训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转载至《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上一篇:摄影培训机构分享名作《周恩来》的诞生 下一篇:摄影培训学院聊聊早期著名记者
更多资讯